第六百四十八章 無人駕駛時代,人怎麼辦?

    沈笑夫覺得頗為有趣。

    忽然他又看到潮白的一篇文章:《「全自動」了,人也是重要的》:

    ********

    前幾天,一張疑似動車司機打盹的情景被網友用手機鏡頭捕捉了下來,發佈之後,立刻引起輿論的大嘩。

    即便我們沒在那列正在高速行駛的動車上,也有不寒而慄之感。

    根據華國工程院院士、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王先生的說法,動車司機是絕不能睡覺的,如果睡着了,後果不堪設想。

    這一點,我們非專業人士其實也都估計得到,然而由院士的嘴裏說出來,權威性不言而喻。

    不過現在,大家似乎都可以鬆一口氣了。

    南昌鐵路局「經查證證實」,該司機開車睡覺的照片「系熱心乘客網友誤傳」。

    實際上人家在幹什麼呢?

    「當時該動車組駕駛室空調突發故障,司機臨時打開駕駛室門通風,途中曾一時將腦袋側靠在椅背上」。

    如果你對這種說法仍然質疑,則該局一名資深技術人士的解釋應該是可以接受的:

    該網友微博首發時的時間顯示該列車剛剛出發,「這一時段正常情況下司機不可能睡覺」;

    並且,動車組每運行50秒,司機如不踩一次警醒裝置,便會自動報警,報警後7秒內未採取措施將直接停車。

    這解釋邏輯清晰地表明,在那個時間段司機不可能睡覺,以及即便想睡理論上也睡不成。

    虛驚之餘,不免為那個司機的不好彩而感到些許冤枉,就那麼「一時」的舉動,卻被「熱心乘客」歷史地定了格。

    攝影這種「凝固瞬間的藝術」的本質也被揭示得淋漓盡致,只是定格的瞬間,卻未必是生活本質的反映。

    關於這一點,我倒是早有感觸。

    山東畫報出版社的連續出版物《老照片》出了70多集了,其「品種」開創之功、影響範圍之廣,其對舊時人物風物的還原、再認識,功莫大焉。

    但其中不少文字往往即根據照片人物的一顰一笑、眼角眉毛的「瞬間」情景來推論——實則也是定論人物當時的心理,總覺得有一點輕率。

    現在的相機都有連拍功能了,我們不難發現連拍下來的照片表情卻可能不大相同,據其一「立論」顯然靠不住。


    但是,話說回來,鐵路方面必須也得承認,那個司機的那個「一時」姿態着實讓公眾不大放心,至少看上去有些懶洋洋吧。

    因而也就不要指責「出於好奇」的網友多事,庸人自擾。

    甬溫線上的「7·23」慘禍去今不遠,滬上地鐵10號線接連的兩單事故又驚動了全國,由不得大家不心有餘悸。

    據說現在動車、飛機什麼的,都有「全自動無人駕駛功能」,開頭、結尾忙乎一陣,然後「人」就成了擺設,未知真假。

    事實的確有些「湊趣」,那就是「全自動」的時候反而沒事,「人」一伸手倒壞了。

    比方上海地鐵10號線9月份發生的那單列車追尾,由上海市安全生產監督局牽頭成立的事故調查組分析認為:

    這起事故起因於當天設備失電,致使運營信號中斷,地鐵10號線行車作業人員隨即採取人工調度行車方式,但是有關人員未能嚴格執行相關管理規定,導致事故發生。

    這也可見,饒是「全自動無人駕駛」功能齊備,「人」也終究是有用的,尤其是不能片面地依賴「全自動」,一旦「動手」的時候就抓瞎。

    就像王院士說的,現在雖有無人駕駛之類的概念,但很多操作指令還是需要司機去實施。

    我們需要「熱心乘客」的隨手拍,畢竟這也是監督的一種;

    我們也需要類似南昌鐵路局的回應,把調查結果及時地開誠佈公。

    當然,我們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勞動者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上,都能夠把責任意識放在首位。

    ********

    沈笑夫覺得,這篇文章討論了一個十分有意義的話題。

    無人駕駛時代,人去幹什麼呢?

    沈笑古又想,無人駕駛到底還有多久才能到來?

    這時,他看到了一篇《技術關立法關已過汽車無人駕駛進入實戰》的文章:

    ********

    說起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不覺得新鮮了,除了一些公司機構致力研發,個人玩票的也很多。

    可要說什麼時候售賣,什麼時候合法地在公路上行走,還真不好說。

    6月29日,大眾汽車披露,配備了臨時自動駕駛系統(tap)的汽車可在高速公路上實現最高時速達130km的半自動駕駛,(tap)具有量產的可能,這是邁向全自動、零事故駕駛的里程碑;

    而同一時刻,谷歌無人駕駛車輛也在美國的內華達州爭取到合法上路的權益,說明無人駕駛時代離我們真的不遠了。



  
相關:    一九八一年  從文抄公到全大陸巨星  猛獸博物館  大明新命記  聊齋之問道長生  
搜"無人駕駛帝國"
360搜"無人駕駛帝國"
語言選擇